• 第3章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与计算原则 3.1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 3.2 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的一般原则与简化假定 3.3 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
    已有 5 个回答
  • (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低层、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相比较,结构专业在各专业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布置,立面体形,楼层高度,机电管道的设置,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工期的长短和投资造价的高低。 (2) 水平力是设计的主要因素。在低层和多层房屋结构中,水平力产生的影响较小,以低抗竖向荷载为主,侧向位移小,通常忽略不计。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随着高度的增加,水平力(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和位移迅速增大。把房屋结构看成一根最简单的竖向悬臂构件,轴力与高度成正比;水平力产生的弯矩与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水平力产生的侧向顶点位移与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你可以参考一下,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已有 3 个回答
  •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低层、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相比较,结构专业在各专业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布置,立面体形,楼层高度,机电管道的设置,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工期的长短和投资造价的高低。
    已有 3 个回答
  • 高层结构抗震设计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啊,主要在《高规》、《抗规》有许多啊,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你这个问题太大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随便说说。 1.从指标上说吧: 为防止结构扭转破坏,高规中有许多指标。 首先接结构各层的刚度比有要求的,什么0.7指标啊什么的要去高规第三节中查。 其次,结构的刚心和质心不要差的太远。 接着在谱反应分析中: 弹性状态下:层间位移角(框架1/550,框剪1/800等等,筒体剪力墙什么的1/1000,具体查高规);第一振型和第二周期为平动且周期接近,第一平动与扭转振型周期比小于0.9,超过某些限制如B类的话要0.85; 刚性条件下:各最大楼层位移与本层平均位移&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之比有要求,不宜大于1.2,不应小于1.4的。 对于有强震要求的建筑要进行pushover或者时程计算。pushover常用塑性铰模型进行,计算时,要墙铰先出现然后是梁铰最后是柱铰会比较安全,而且计算出来的能力谱要在达到对应性能(1,2,3,4,5)要求的位移前与需求谱相交,这样才能符合性能设计,还要注意的是,大震下的底部最大剪力宜位小震时的3~5倍,这样的结构刚度才算比较经济适用。至于时程分析的话,关键是选好地震谱,有3谱的也有7谱的方法,具体查规范。 然后呢,结构的形式上有明确对应的抗震构造措施等级和计算方法,比如底部加强区的条件啊,是否要验算剪力墙施工缝啊,墙柱顶计算弯矩的选取啊,等等。还有剪重比调整啊,框剪结构的0.2V0啊,都要检查一下。不同的结构形式也有相应的结构布置和结构构造要求,请参看高规中针对不同结构形式的章节,应有尽有!
    已有 3 个回答
  •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的四大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十几年我国已建成高层建筑万栋,建筑面积达到2亿平方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深圳地王大厦81层,高325米;广州中天广场80层,高322米;上海金茂大厦88层,高420.5米。另外在南宁市也建起第一高楼:地王国际商会中心即地王大厦共54层,高206.3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全国各地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作为土建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其结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基本原则。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低层、多层建筑结构相比较,结构专业在各专业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的布置、立面体形、楼层高度、机电管道的设置、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工期长短和投资造价的高低等。其主要特点有: (一)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 在低层和多层房屋结构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结构设计。而在高层建筑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建筑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建筑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一定高度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着结构动力性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二)侧移成为控指标 与低层或多层建筑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向变形迅速增大,与建筑高度H的4次方成正比(△=qH4/8EI)。 另外,高层建筑随着高度的增加、轻质高强材料的应用、新的建筑形式和结构体系的出现、侧向位移的迅速增大,在设计中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还要求具有足够的抗推刚度,使结构在水平荷载下产生的侧移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否则会产生以下情况: 1.因侧移产生较大的附加内力,尤其是竖向构件,当侧向位移增大时,偏心加剧,当产生的附加内力值超过一定数值时,将会导致房屋侧塌。 2.使居住人员感到不适或惊慌。 3.使填充墙或建筑装饰开裂或损坏,使机电设备管道损坏,使电梯轨道变型造成不能正常运行。 4.使主体结构构件出现大裂缝,甚至损坏。 (三)抗震设计要求更高 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除要考虑正常使用时的竖向荷载、风荷载外,还必须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做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四)减轻高层建筑自重比多层建筑更为重要 高层建筑减轻自重比多层建筑更有意义。从地基承载力或桩基承载力考虑,如果在同样地基或桩基的情况下,减轻房屋自重意昧着不增加基础造价和处理措施,可以多建层数,这在软弱土层有突出的经济效益。 地震效应与建筑的重量成正比,减轻房屋自重是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办法。高层建筑重量大了,不仅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震剪力大,还由于重心高地震作用倾覆力矩大,对竖向构件产生很大的附加轴力,从而造成附加弯矩更大。 (五)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采用框架体系和框架——剪力墙体系的高层建筑中,框架中柱的轴压应力往往大于边柱的轴压应力,中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大于边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当房屋很高时,此种轴向变形的差异将会达到较大的数值,其后果相当于连续梁中间支座沉陷,从而使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 (六)概念设计与理论计算同样重要 抗震设计可以分为计算设计和概念设计两部分。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计算是在一定的假想条件下进行的,尽管分析手段不断提高,分析的原则不断完善,但由于地震作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地基土影响的复杂性和结构体系本身的复杂性,可能导致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际情况相差数倍之多,尤其是当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之后,会出现构件局部开裂甚至破坏,这时结构已很难用常规的计算原理去进行分析。实践表明,在设计中把握好高层建筑的概念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二、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与建筑、设备和施工密切配合,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重视结构选型和构造,择优选择抗震及抗风性能好而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与平、立面布置方案,并注意加强构造连接。在抗震设计中,应保证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使整个结构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适用范围 目前国内的高层建筑基本上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1.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由梁、柱、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它是主要承重结构,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系梁连系起来,即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体系,它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框架结构体系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大空间,建筑立面也容易处理,结构自重轻,计算理论也比较成熟,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造价较低。 框架结构的缺点是:框架结构本身柔性较大,抗侧力能力较差,在风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 框架结构的适用范围:框架结构的合理层数一般是6到15层,最经济的层数是10层左右。由于框架结构能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的要求,已广泛应用于办公、住宅、商店、医院、旅馆、学校及多层工业厂房和仓库中。 2.剪力墙结构体系。在高层建筑中为了提高房屋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在其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称为“剪力墙”,剪力墙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整个房屋的抗剪强度和刚度,墙体同时也作为维护及房间分格构件。 剪力墙结构中,由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全部水平和竖向荷载,剪力墙沿横向纵向正交布置或沿多轴线斜交布置,它刚度大,空间整体性好,用钢量省。历史地震中,剪力墙结构表现了良好的抗震性能,震害较少发生,而且程度也较轻微,在住宅和旅馆客房中采用剪力墙结构可以较好地适应墙体较多、房间面积不太大的特点,而且可以使房间不露梁柱,整齐美观。 剪力墙结构墙体较多,不容易布置面积较大的房间,为了满足旅馆布置门厅、餐厅、会议室等大面积公共用房的要求,以及在住宅楼底层布置商店和公共设施的要求,可以将部分底层或部分层取消剪力墙代之以框架,形成框支剪力墙结构。 在框支剪力墙中,底层柱的刚度小,形成上下刚度突变,在地震作用下底层柱会产生很大内力及塑性变形,因此,在地震区不允许采用这种框支剪力墙结构。 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可以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既有框架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力,因而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办公楼和旅馆。 4.筒体结构体系。随着建筑层数、高度的增长和抗震设防要求的提高,以平面工作状态的框架、剪力墙来组成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这时可以由剪力墙构成空间薄壁筒体,成为竖向悬臂箱形梁,加密柱子,以增强梁的刚度,也可以形成空间整体受力的框筒,由一个或多个筒体为主抵抗水平力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通常筒体结构有: (1)框架—筒体结构。中央布置剪力墙薄壁筒,由它受大部分水平力,周边布置大柱距的普通框架,这种结构受力特点类似框架—剪力墙结构,目前南宁市的地王大厦也用这种结构。 (2)筒中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由内、外两个筒体组合而成,内筒为剪力墙薄壁筒,外筒为密柱(通常柱距不大于3米)组成的框筒。由于外柱很密,梁刚度很大,门密洞口面积小(一般不大于墙体面积50%),因而框筒工作不同于普通平面框架,而有很好的空间整体作用,类似一个多孔的竖向箱形梁,有很好的抗风和抗震性能。目前国内最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上海金茂大厦(88层、420.5米)、广州中天广场大厦(80层、320米)都是采用筒中筒结构。 (3)成束筒结构。在平面内设置多个剪力墙薄壁筒体,每个筒体都比较小,这种结构多用于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中。 (4)巨型结构体系。巨型结构是由若干个巨柱(通常由电梯井或大面积实体柱组成)以及巨梁(每隔几层或十几个楼层设一道,梁截面一般占一至二层楼高度)组成一级巨型框架,承受主要水平力和竖向荷载,其余的楼面梁、柱组成二级结构,它只是将楼面荷载传递到第一级框架结构上去。这种结构的二级结构梁柱截面较小,使建筑布置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平面空间。 除以上介绍的几种结构体系外,还有其他一些结构形式,也可应用,如薄壳、悬索、膜结构、网架等,不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还是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筒体等四种结构。
    已有 3 个回答
  • 一、轴压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轴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轴压比过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相应墙、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结构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二、剪重比: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全。见抗规5.2.5,高规3.3.1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水平地震剪力过小;但剪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已有 3 个回答
  • 一、结构部分 1.1超长桩、 桩基,承载力必然很大,桩长应该相对较长,会有超长桩的问题 1.2深基坑支护 基础埋深必然很深,地下室会有好多层,需要做深基坑支护。 1.3、高标准人防工程 地下室面积较大,一般会做要求做人防工程,搞不好还会弄个核五级。 1.4、大体积混凝土 一般200多米的超高层,剪力墙厚度都会做到1米以上了,要考虑混凝土浇筑的问题。 1.5、高标号混凝土应用 底层的混凝土标号必然相当高,如何保证强度也是问题。 1.6、型钢混凝土应用 可能要涉及到型钢混凝土的问题,型钢混凝土节点的施工,相对也是比较复杂的。 1.7高层建筑抗风 风荷载取值,按照什么标准,尤其是300米以上部分的抗风设计 1.8超高层顶部位移控制 1.9抗震设计
    已有 3 个回答
  • “构思“设计”法将产品的方案设计分成“构思”和“设计”两个阶段。“构思”阶段的任务是寻求、选择和组合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解。“设计”阶段的工作则是具体实现构思阶段的原理解   将方案的“构思”具体描述为:根据合适的功能结构,寻求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解。即功能结构中的分功能由“结构元素”实现,并将“结构元素”间的物理联接定义为“功能载体”,“功能载体”和“结构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又形成了功能示意图(机械运动简图)。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功能示意图,先定性地描述所有的“功能载体”和“结构元素”,再定量地描述所有“结构元素”和联接件(“功能载体”)的形状及位置,得到结构示意图。Roper,H.利用图论理论,借助于由他定义的“总设计单元(GE)”、“结构元素(KE)”、“功能结构元素(FKE)”、“联接结构元素(VKE)”、“结构零件(KT)”、“结构元素零件(KET)”等概念,以及描述结构元素尺寸、位置和传动参数间相互关系的若干种简图,把设计专家凭直觉设计的方法做了形式化的描述,形成了有效地应用现有知识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构思”和“设计”阶段。 从设计方法学的观点出发,将明确了设计任务后的设计工作分为三步:1) 获取功能和功能结构(简称为“功能”);2) 寻找效应(简称为“效应”);3) 寻找结构(简称为“构形规则”)。并用下述四种策略描述机械产品构思阶段的工作流程:策:分别考虑“功能”、“效应”和“构形规则”。。  矩阵设计法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采用“要求—功能”逻辑树(“与或”树)描述要求、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满足要求的功能设计解集,形成不同的设计方案。再根据“要求—功能”逻辑树建立“要求—功能”关联矩阵,以描述满足要求所需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示出要求与功能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Kotaetal将矩阵作为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础,把机械系统的设计空间分解为功能子空间,每个子空间只表示方案设计的一个模块,在抽象阶段的高层,每个设计模块用运动转换矩阵和一个可进行操作的约束矢量表示;在抽象阶段的低层,每个设计模块被表示为参数矩阵和一个运动方程。  键合图法   将组成系统元件的功能分成产生能量、消耗能量、转变能量形式、传递能量等各种类型,并借用键合图表达元件的功能解,希望将基于功能的模型与键合图结合, 2 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   从规划产品的角度提出:定义设计任务时以功能化的产品结构为基础,引用已有的产品解(如通用零件部件等)描述设计任务,即分解任务时就考虑每个分任务是否存在对应的产品解,这样,能够在产品规划阶段就消除设计任务中可能存在的矛盾,早期预测生产能力、费用,以及开发设计过程中计划的可调整性,由此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的可靠性,   认为专用机械中多数功能可以采用已有的产品解,而具   提倡在产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将产品分解成具有某种功能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化的基本结构,通过选择和组合这些模块化基本结构组建成不同的产品。这些基本结构可以是零件、部件,甚至是一个系统。理想的模块化基本结构应该具有标准化的接口(联接和配合部),并且是系列化、通用化、集成化、层次化、灵便化、经济化,具有互换性、相容性和相关性。。   根据机械零部件的联接特征,将其归纳成四种类型:1)元件间直接定位,并具 有自调整性的部件;2) 结构上具有共性的组合件;3)具有嵌套式结构及嵌套式元件的联接;4)具有模块化结构和模块化元件的联接。并采用准符号表示典型元件和元件间的连接规则
    已有 3 个回答
  •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结构设计基本规定;4、荷载和地震作用;5、结构计算分析;6、框架结构设计;7、剪力墙结构设计;8、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9、筒体结构设计;10、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1、混合结构设计;12、地下室和基础设计;13、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已有 3 个回答
  • 钢结构住宅的优点:抗震性能好,绿色环保,材料可以二次利用或回收,施工速度快,很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等等, 缺点:成本高,防腐层容易被破坏等;由于钢住宅一般为专用构件,往往要到工厂预定再生产。作为一般民用建筑建议采用剪力墙结构就可以了.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已有 3 个回答
  • 1。框架-剪力墙结构,出称为框剪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墙体。因此,这种结构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房屋建筑。 2。框剪结构的变形是剪弯型。众所周知,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对于框剪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砍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 3。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来承受。从受力特点看,由于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侧向刚度比框架的侧向刚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一般情况下,约80%以上用剪力墙来承担。因此,使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分配的楼层剪力,沿高度分布比样均匀,各层梁柱的弯矩比较接近,有利于减小梁柱规格,便于施工。
    已有 3 个回答
  • 室内观叶植物习性、繁殖及栽培 一、室内观叶植物的基本习性 室内观叶植物是目前...橡皮树、琴叶榕、棕竹、美丽针葵、变叶木、垂叶榕、苏铁、美洲铁、朱蕉等。
    已有 5 个回答
  • 主要分为三类: 1、砌体结构:主要采用实心砖、空心砖、砌块等砌筑而成。砌体结构的优点在于材料容易得到,成本较低。但是结构松散,不利抗震。 2、混凝土结构:主要由钢筋骨架和混凝土浇筑而成。优点在于坚固耐用,利于维护,但是自重较大,消耗材料较多,不利环保,也不利于建造超高层建筑,造价适中。 3、钢结构:主要由钢材通过焊接、螺栓连接而成。优点在于材料强度高,相对自重较轻,利于建造超高层建筑,但是消耗钢材较多,不利环保,造价较高。 4、木结构:主要由木材通过榫卯和螺栓连接而成。优点在于施工便利,但是大量消耗木材,不利环保。 此外还有一些组合结构如配筋砌体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
    已有 3 个回答
  •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控因素:  1、水平载荷是设计的主要因素 高层结构总是要同时承受竖向载荷和水平载荷作用。载荷对结构产生的内力是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增加而变化的,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水平载荷产生的内力和位移迅速增大。  2、侧向位移是结构设计控制因素 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载荷作用下结构的侧向变形迅速增大,结构顶点侧移与建筑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要求结构不仅要具有足够的强度,还要具有足够的抗推强度,使结构在水平载荷下产生的侧移被控制在范围之内。  3、结构延性是重要的设计指标 高层建筑还必须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做到“小震不坏,大震能修。”为此,要求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也就是说,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当结构构件进入屈服阶段后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能吸收地震作用下产生能量,结构能维持一定的承载力。  4、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高层结构竖向构件的变位是由弯曲变形、轴向变形及剪切变形三项因素的影响叠加求得的。在计算多层建筑结构内力和位移时,只考虑弯曲变形,因为轴力项影响很小,剪力项一般可不考虑。但对于高层建筑结构,由于层数多,高度大,轴力值很大,再加上沿高度积累的轴向变形显著,轴向变形会使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数值与分布产生明显的变化.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已有 3 个回答
  • 1、结构刚度与质量问题 钢结构一大优势是高强轻质,这在常规建筑上是优点。但是在某些结构上,这可能会成为缺点。 钢的密度比混凝土大,但为什么说钢材是轻质呢,是因为钢材的强度高,承受相同荷载情况下,钢材需要量少,总体来说质量会比混凝土轻。这是钢结构的一大优点。 同时由于钢结构用量少,会导致刚度不足的问题。同时在动力问题中,质量小,也未必就是一个好事情。 高层超高层抗风抗震是个大问题,这里说的抗风抗震不是强度问题,而是刚度问题。 也就说,大风地震情况下,不怕楼会倒,而是怕晃动太大,确切地说是怕晃动的加速度太大。 想象一下,一个一直在晃动的大楼,你敢去住不? 一个没有正常使用功能的建筑,无疑就是个定时炸弹。 这时候强度优势很难发挥出来,刚度问题虽然可以通过结构手段处理,但是质量太轻,可能会是个致命问题。 在大跨度桥梁中,尤其是悬索桥,由于钢结构质量太轻,我们甚至要往钢箱里面添加配重,改善其动力特性。 对应的房屋结构中要采用钢结构与混凝土核心筒配合,来解决刚度问题。 帝国大厦,双塔,西尔斯大厦确实是钢结构的超高层,但他们都是奔着世界纪录去的,他们解决的关键问题都是钢结构高层抗风,还有他们太贵了,如果用来做住宅。 另外,动力问题要注意的是,动力问题很复杂,刚度低未必合适,刚度高也未必好,只有合适的范围才是合理的。 2、防腐问题 钢结构防腐是个大问题,尤其是沿海地区。下面这张图,是某海湾大桥,1991年通车。 20年后,钢管已经锈蚀成一片一片的页片样了。 3、钢结构防火问题 钢结构通常在450~650℃温度中就会失去承载能力、发生很大的形变、导致钢柱、钢梁弯曲,结果因过大的形变而不能继续使用,一般不加保护的钢结构的耐火极限为15分钟左右。这一时间的长短还与构件吸热的速度有关。 从施工上说,钢结构可能施工难度高点。 ———分割线@TheoChou 提到的几个问题,我倒觉得未必是钢结构的缺点,大家可以讨论———— 1、运输问题 我的观点恰恰相反,运输问题才是钢结构的一大优势。 混凝土运输真的很便宜吗?那是低强度混凝土。 C60混凝土以上,对骨料的要求是很高的。 举例而言,贵州省全省就没有合格的骨料可供配置C60以上的混凝土。 我们现在有个拱桥项目在贵州,C60混凝土的所有骨料都是从湖北运进来的。你看看这个运输成本。 所以远距离运输并不是钢结构独有的情况。 钢结构在工厂预制好构件,到现场拼装,可以节约大量的现场成本,同时控制工程质量。 相同的一辆卡车,运一吨的钢材和运一吨的砂石,当然运钢材的成本(单位价格成本)低一些。 同时,把混凝土弄上100米以上的高层的运输成本,恐怕也比钢结构高。 顺便提一下,钢结构的成本不仅仅是钢材的成本,还包括加工成本,两者大概是1:1的关系,也就是说5000一吨的钢材,加工成构件,总成本会变成10000元一吨。运输成本再贵,和10000元每吨来说,也是个小数字。 1方混凝土,成本不到500元把,折合成每吨也就是200块钱。两者相差50倍啊,当然考虑到强度差距,这个成本差距会缩小一点。 2、大跨度恐怕不能说是钢结构独有的优势。钢结构为什么要做成桁架,桁架从整体上讲,就是个掏空的梁。单一钢结构构件,没法做出这么大的梁高,所以用桁架来拼装。但由于压杆稳定的问题,用钢桁架做的跨度是很有限的。桁架的跨度能做100m?200m?同时桁架的面外稳定性也是个大问题。 漏水和隔音的问题,倒不是什么难度问题,那是因为做厂房对这方面没注意或者就没搞好。就那漏水的来说,现浇一层混凝土薄楼面就解决问题了呀。
    已有 3 个回答
  • (1)确定合理的基础设计方案。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中,应当依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的结构类型、荷载的分布、相邻各建筑物的影响与施工条件等综合因素开展分析,挑选出符合经济合理原则的基础性方案。在基础设计阶段,就要形成完整的地质勘察材料,对于部分缺乏地质报告的建筑物,也要实施现场查看,并参考附近建筑物的相关资料。 (2)确定最合适的结构方案。成功的建筑物设计一定要选择相对而言最为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也就是说要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形式与结构体系。因此,一定要对工程设计要求、材料供应及施工情 况做出综合分析,和水、暖、电等一起开展协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结构选型,并确定合理的结构方案。 (3)确定合适的计算简图。结构计算主要是在计算简图基础之上开展的,由于计算简图选用不合理而造成结构不够安全的事件常常发生,所以,挑选合理的计算简图是确保结构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计算简图应当有一定的构造来进行保证。因为实际结构之节点不会是单纯的刚结,但是,计算简图误差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4)准确分析计算的结果。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广泛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但是如今软件的种类极多,而不同软件常常会出现不一样的计算结果。都会造成错误的计算结果,所以需要工程师在得到计算之后进行认真分析与校核,并做出最为合理的判断。 (5)运用合理的构造方法。要注重构件的延性,强化其中的薄弱位置。要注重钢筋锚固之长度,并考虑到温度应力之影响。此外,还要注重根据均匀、对称与规范之考虑,对平面与立面进行布置,并尽力避免出现薄弱部分,而要利用极限状态进行验算等,均需依靠设计作为指导。
    已有 5 个回答
  • 您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特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1.0.2 本规程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其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和结构类型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 混规是基础,所有混凝土均应执行,高规是针对高层的
    已有 3 个回答
  • 高层建筑错层结构设计要求有很多的,建筑一般都是方方正正,外观和使用性能也hi很不错的,错层的话比较的复杂的,要好好的考虑的。
    已有 1 个回答
  • 主要靠柱子和钢筋,地基一直要稳固,从根本上把高层的建筑固定好,这样比较安全。高层建筑可以设想成支撑在地面上的竖向悬臂构件,承受着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⑵设计时:①水平荷载成为设计的决定因素。②侧移成为设计的控制指标。③轴向变形的影响在设计中不容忽视。④延性成为结构设计的重要指标。④结构材料用量显著增加。高层建筑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竖向悬臂结构,垂直荷载主要使结构产生轴向力与建筑物高度大体为线性关系;水平荷载使结构产生弯矩。从受力特性看,垂直荷载方向不变,随建筑物的增高仅引起量的增加;而水平荷载可来自任何方向,当为均布荷载时,弯矩与建筑物高度呈二次方变化。从侧移特性看,竖向荷载引起的侧移很小,而水平荷载当为均布荷载时,侧移与高度成四次方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在高层结构中,水平荷载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垂直荷载的影响,水平荷载是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结构抵抗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剪力以及拉应力和压应力应有较大的强度外,同时要求结构要有足够的刚度,使随着高度增加所引起的侧向变形限制在结构允许范围内。  高层建筑有上述的受力特点,因此设计中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和抗震性能的前提下,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类型,使之在特定的物资和技术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经济效果和建筑速度是非常必要的。高层建筑上常用的结构类型主要有钢结构和钢筋砼结构。钢结构具有整体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工期短等优点,并且钢结构构件截面相对较小,具有很好的延性,适合采用柔性方案的结构。其缺点是造价相对较高,当场地土特征周期较长时,易发生共振。与钢结构相比,现浇钢筋砼结构具有结构刚度大,空间整体性好,造价低及材料来源丰富等优点,可以组成多种结构体系,以适应各类建筑的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比较适用于提供承载力,控制塑性变形的刚性方案结构。其突出缺点是结构自重大,抵抗塑性变形能力差,施工工期长,当场地土特征周期较短时,易发生共振。因此,高层建筑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应取决于所有结构体系和材料特性,同时取决于场地土的类型,避免场地土和建筑物发生共振,而使震害更加严重。
    已有 1 个回答
  • 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不但要承担一系列的垂直荷载,而且还要承担较大的风荷载和因地震而产生的水平荷载。这种水平荷载因建筑物的层数越高而影响越大。 因此,除了必须尽可能的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尽量选用质地轻,强度高的建筑材料外,还必须使其结构体系具有足够的抗侧移和摆动的能力。 早期的高层建筑承重结构完全采用钢材,因为钢材结构重量相对较轻,材料性能均匀。还可根据需要做成不同的截面,适应性大,还可以制作复杂的大型构件。但是,钢材价格过高,很不经济。只有在建造超高层时才有经济意义。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高层建筑的骨架材料,可以做剪力墙结构体系或者框架剪力墙体系,是比较适用的。目前,我国采用这种形式较多。 一、剪力墙承重体系以一系列剪力墙纵横交错,作为承重结构,又承受水平荷载,并作为分间墙。由于剪力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与分间墙合二为一,采用小开间,则大大约束了住宅平面布置的灵活性,为此,应扩大开间为69m,以满足灵活分隔,增强适应性的要求。 二、框架轻板结构体系框架轻板结构体系能大幅度降低自重,又能使内部空间分隔较为灵活。由于框架结构体系刚度不大,常在其中布置必要的剪力墙共同工作。因而,称作框架剪力墙体系。有时以楼梯,电梯间四周的混凝土墙作为井筒与框架共同工作。有些框架结构既设剪力墙,有设井筒,与框架共同工作。在布置剪力墙时,最好利用这些纵横方向的剪力墙作为分户墙,以避免在墙上开洞。从结构的角度考虑,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有助于地面上建筑的稳定,有利于抵抗地震力的冲击。 因此,高层建筑常设一、二层,甚至更多层的地下室总之,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比较重要,建筑的平面布局需较多的适应结构的要求,同时,结构选型也要为建筑的灵活性提供可能,要考虑将来发展和提高的需要。
    已有 3 个回答
位业主已在问吧找到答案

已有4150名业主喜获装修礼券

error text

error text

我已阅读并接受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