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选半包还是全包好?10秒估算一下

城市:
>
面积:
输入房子面积
手机:
输入手机号码获取报价

微信加好友 获取详细报价

装修顾问-馨馨

4年行业经验,24h可咨询

10秒闪电通过好友

稍后会有装修顾问为你解读报价

报价短信已发送到您的手机

因材料品牌及工程量不同,具体报价以量房实测为准

稍候装修管家将回电您,免费提供装修咨询服务

您的装修预算约 ?
  • 人工费 ?
  • 材料费 ?
  • 设计费 ?
  • 质检费 ?

*装修管家将回电您,免费提供装修咨询服务

*装修管家将回电您,免费提供装修咨询服务

*因材料品牌及工程量不同,具体报价以量房
实测为准

报价短信已发送到您的手机,注意查收!

装修管家将回电您,免费提供装修咨询服务

装修怕上当?问问靠谱的人

装修顾问 -馨馨

(四年装修行业经验)

微信扫一扫

加好友

广告

装修估价(半包): 0 万元

30分钟内,装修顾问将致电为您解读报价,请注意接听电话!

完善以下信息 让我们更了解您的需求优先为您服务

1. 您家的房屋现状是 :

毛坯房

旧房翻新

局部改造

2. 您家准备什么时候开始装修 :

一个月内

两个月内

两个月以上

3. 您家小区名称 :  

提交

请选择您家的装修时间

上海近代建筑风格是怎样的?

显示全部
收起
提问者:卢古兰| 四平| 1523次浏览
我要回答

我来帮他解答

插入图片 ... .png 删除 还可以输入1500

已有3条回答

志存高远_9250
回答数:8092 | 被采纳数:10

  开埠之初,8家洋行构建了沿外滩最早的一批建筑。到1949年,新建的洋房已在沿江连接成片,加上装修'>上海道设立的江北海关和英领事馆,最初的外滩界面形成了。
  这一时期的建筑大多没有专业建筑师设计,图样由外国侨商自行绘制,又为了适合中国的环境而经由中国营造商加以修改,房屋结构,图样都极为单纯,使早期的外滩建筑显得单调朴素,流露着一丝乡村气息。只是遗憾这批建筑现已当然无存。
  从图片和文字上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外滩建筑的基本特点:简单的方形平面,单层或二层建筑;多数是商务、政务办公与居住综合体建筑;有着宽敞的一面、两面、或三面外廊,连续的柱式或券柱式或券式外廊是立面的主要的构成要素;简单平缓的西式四坡屋顶;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居中,周围是空地,保留着朴素的田园风光。
二,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新古典主义。
  上海开埠四十年后,洋行资本有了重大的发展,亟需拓展经营场所。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以及中西合壁式的建筑开始出现了。鉴于外滩地价飞涨,遂将二层建筑翻建为三层以上的建筑,而且大多数是砖木结构或砖石钢骨混合结构、清水砖墙,但装修比较精美。前期的外廊式建筑逐渐丰富,外廊逐渐弱化,实际已经脱离了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式样,呈现出维多利亚晚期的建筑式样,和安妮女王复兴风格。江海北关也因房屋破旧等原因,由中国南方庙宇式改成略似教堂的西洋式。这一时期的建筑,实物所剩无多,弥足珍贵,以后大都被20世纪20年代至40 年代的建筑所替代。
  中山东一路19号的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1906年拆旧建新,由祥泰洋行工程师施高塔设计。立面底层石砌,二层以上用白色清水砖砌成,窗套,水平腰线,装饰构件均用清水红砖装饰。这种有趣的立面构成逻辑,即承重部分用白色面砖,装饰部分用清水红砖的构造方式是很有特色的,可以说是安妮女王复兴风格在上海的典型代表。
6层砖木混合结构,总高30米。外观呈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风格。门窗有圆弧拱,也有平拱。临外滩的正中有一券形入口,稍微突出墙面。屋面是平缓的四坡顶,站在离建筑较劲的地方职能看到檐口。这些处理手法都可以在文艺复兴以来的府邸建筑中找到原形。屋顶建有花园,花园的东西两侧各建一座巴洛克式凉亭,夏秋季节可以坐在东侧的凉亭内观望黄浦江潮水。
  现在的外滩九号楼也这一时期的典型建筑。外滩9号,旗昌洋行大楼,又名港监大楼,现在使用单位:招商局(集团)上海分公司。1887年,清政府的洋务派眼见外商轮船公司赚了大钱,决定由李鸿章筹建中国第一家新式轮船运输公司即轮船招商局。这时,正好美商旗昌洋行出现亏空,拟将部分火轮及其他产业出卖。于是,招商局以220万两银子从旗昌洋行手中购入外滩9号地块,次年,迁入旗昌洋行旧址办公。1901年将旧房拆除,重新建造了此大楼。解放后,大楼为上海港务监督局、交通部上海海上安全监督局、上海海上搜救中心所使用。轮船招商局大楼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为3层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砖木结构,每层有明显的腰线。东向外滩为主立面,以正大门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对称。大门两侧各有2扇罗马拱券型的落地长窗,2、3层有内阳台,以古典式柱子作支撑。除3层为平框窗外,各层都为拱形木框窗。顶层共有一大四小共5个尖拱屋顶。楼内房间都高达5米,内部楼梯曲折,木扶手雕花,栏杆十分精致。
外滩33号英国领事馆。初建于1849年,1852年翻建,1870年毁于大火。现在的建筑为1873年建造。具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主楼高两层,整个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层顶用中国蝴蝶瓦,为了让底层有良好的通风,台基较高,立面上门窗较多,且多采用圆拱和平拱。
  外滩6号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今为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此楼原是一幢3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东印度式建筑风格。1906年拆旧建新,由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为假4层砖木结构,大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装饰上具有欧洲宗教建筑色彩,青红砖镶砌,众多细长柱子钩勒墙面。后因维修时用水泥粉刷墙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复存在。大门入口竖有罗马廊柱。底层、二层为落地长窗,券状窗框,两肩对称。上层为坡式屋顶,并有一排尖角形窗。四楼南面为平台,是观光黄浦江的胜处。
  外滩7号电报大楼(现为泰国盘古银行)。外滩中山东一路的7号大楼,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电报总局使用,故称“电报大楼”。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假5层砖石结构。以变化多端的古典式柱子,装饰从2楼到4楼的窗框,使建筑的立面富于变化和充满立体感。同时在顶层两边建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屋顶,使整幢大楼颇具艺术韵味。在外滩的建筑群中,电报大楼体态虽然不大,但其建筑艺术的特征别具风格。
  外滩15号华俄道胜银行大楼(现使用单位:上海外汇交易中心)。1902年竣工,由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贝克设计,项茂记营造厂施工。外观呈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复古建筑风格。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是以沉砂垫层代替打桩。外墙以釉面砖与花岗石镶嵌,大门左右有4扇券窗,2、3层立面惯以6根爱奥尼克立柱,3层檐下及柱顶均饰以欧洲神话人物头像的雕塑。进入正门,一条对称白色大理石扶梯直通2层营业大厅。大厅中央高达3层,用彩绘玻璃作天棚,室外阳光可透过天棚照到厅内。2、3层四周有精致典雅的彩绘玻璃回廊,营业大厅的沿廊壁上有雕刻精美的人物浮雕。
  外滩16号台湾银行大楼(今招商银行)于1924年建造,占地面积为904平方米,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上属于日本近代西洋的风格,同时又广泛的吸取了世界各国建筑的长处,成为一个多种风格建筑的混合体。比如在大楼的东立面又配有四根欧洲古典主义式的柱子,赋予大楼欧洲古典主义的风格。立面既简洁、柱式又古典的建筑风格不仅显得与众不同。
  外滩17号桂林大楼,(现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建于1921年,由德和洋行设计。大楼总高10层,三段式立面。底层立面用拉毛花岗石作贴面,正大门两侧各有一扇落地的罗马拱券长窗;中部立面3至7层,建筑外观采用近现代派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但饰以古典柱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浮雕,使单调的平面增加了一丝活泼;上段立面,两侧为券式窗洞,中间树以双柱,形成内阳台。屋檐下原有8个裸体人物雕塑,后被水泥封末。顶部的南北两侧建有塔楼。字林大楼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建筑。
  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楼。在外滩群楼中有一幢曾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 1921年,将老房拆除,委托公和洋行设计,英商德罗·可尔洋行承建,1923年6月3日竣工。外滩汇丰银行大楼是幢仿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占地面积 9338平方米,建筑面积23415平方米。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居当时外滩建筑的首位。建筑主体5层,中部7层,地下1层,1楼四面有夹层。大楼以正大门与正大门上面的穹顶为中轴线,两侧形成严格对称。主立面成横5段、竖3段的格式。6扇花饰细腻的铜质大门,为罗马石拱券样式。券门左右置高低圆柱灯各一,铜狮一对。大石块作外墙贴面,宽缝砌置。2至4层中段中部惯以6根爱奥尼克立柱,其中2排为双柱,贴墙石块则为细缝砌置。5层上面的圆形穹顶是铜框架结构,成为该幢大楼的标志。正门处,装有 3扇铜铸转门,两侧是玻璃门。进入大门,是八角形门厅,上面是穹顶。从地坪到顶部,约20米高,分上下两层,下层有8根大理石柱,每面有较大的券门,上层壁面及穹顶均嵌有气势宏大的精美玻璃马赛克壁画。由八角厅入内便是当年15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有2排用大理石圆柱作支撑。大厅中央是柚木地板,四周皆是大理石地坪,柜台内外的分界线及四壁也以大理石砌成。大厅的墙沿及暗角有暖气设备与冷排风系统。大厅的屋顶为巨大的玻璃天棚,天棚用小块玻璃镶拼,十分牢固。
三,20世纪初至20、30年代——装饰艺术风格的加入。
  这段时期外滩开始了大规模的建造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水泥等新型建筑材料的采用及世界“现代主义”建筑潮流(其特征是追求高度与实用)的影响,进一步向高空发展。随着装饰艺术风格在欧美的流行并向世界范围传播,上海也紧随其后,给老旧的街景平添了全新的气象。
  外滩22号沙逊大厦(和平饭店北楼)。建于1929年,由公和洋行设计,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出现的第一幢完全意义上的近现代派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厦高10层,局部13层,另有地下室,地面至顶端的高度为77米,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在腰线和檐口处有雕刻的花纹。外墙除第9层和顶部用泰山石面砖外,其余各层均用花岗石作贴面。高达19米的墨绿色金字塔造型铜顶,类似于古埃及金字塔的神庙形式。建筑的里面以竖向线条作为装饰,通过让人的视线沿着竖向移动来增加其垂直高度感,这是装饰艺术风格中的常见处理手法。檐部和基座都使用了样式化的抽象几何图案装饰。室内各种精美的几何形灯具、大理石地面、墙面的风格化装饰造型以及栏杆扶手等都与室外的造型相呼应。由此,随着外滩装饰艺术风格的高层建筑陆续建造,上海建筑开始全面走向装饰艺术派时期。
  外滩13号海关大楼(现在使用单位:上海海关)。建于1927年。建筑风格为欧洲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中式。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沿外滩高7层,用金山石砌筑。西部一直延伸到四川中路,高5层,二层以上用红机砖砌筑。沿外滩大门前为希腊多立克式柱廊,入口为大厅,内有繁复的石膏花饰和脚线,镶金和彩色马赛克的平顶。最高处为钟楼。
  外滩14号交通银行大楼(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市总工会)。交通银行新大楼1948年10月竣工,是上海解放前外滩最后建成的一幢楼。由鸿达洋行设计,大楼主体6层,中间为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正面和侧面均以垂直的线条来突出建筑的立体感。底层门框用黑色大理石作贴面,其余墙面均以白水泥粉刷。大门原为转门,入内是彩纹人造大理石铺成的过道,两侧靠墙为环状扶梯。扶梯用大理石作台阶,紫铜作栏杆。经扶梯上2楼平台,过4扇铝框玻璃门,进入高大宽敞的大厅。大厅由36根大理石柱作支撑。大楼内有库房、发电机、空气调节机、2部奥的斯电梯。整幢大楼的内部设计强调实用。
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还可以输入100 提交答案
花房姑娘_7547
回答数:20358 | 被采纳数:6

上海本世纪二三十年代(1920~1937年)为第三阶段。恰和、汇丰、江海关、沙逊等11幢建筑又翻建成高楼大厦。新建筑特点是体量大,8层以上高层几占一半。建筑形式出现了立面简洁的早期现代派、许多建筑气派豪华,装饰富丽堂皇,设施更趋完善,出现了上海最早使用冷暖气设备的建筑(汇丰银行)。这一阶段,除建于民国37年(1948年)的交通银行大楼外,已基本形成今日的外滩建筑群格局。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还可以输入100 提交答案
竹石_6219
回答数:51075 | 被采纳数:24

上海建筑的特点总体而言,就是海派建筑文化,这也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和发展的过程。关于海派文化,普遍认为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
“兼收并畜,敢于创新,追求时尚,是海派文化的基本内涵,海派文化的包容性是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上海作为中国的第一个商业都市,其艺术文化各领域的形成就这样被打上了舶来的烙印。历史上所谓海派文化的形成,显然有其被强制注入的动因,但其成型还是在中华及江南本土文化的土壤中经过长期的筛选、认同、异化和提升而确立的。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上海城市的风貌也变得迥异起来,迷离的风情及丰富的建筑风景线便是海派文化最为精湛的存在形式。
建筑的风格是建筑文化的主要体现,不同建筑文化拥有自己独特的造型风格。海派建筑的形成和发展,是西方文化大举东渐,西方资本家和建筑师带来西方先进的建筑思想和技术,这些思想和技术反映在建筑上,其特点是多方面的,有住宅方面的,也有商业建筑方面的,以及其他建筑形态方面的等等。正是海派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得能在上海这个都市中看到各种各样建筑风格并存的原因。


还可以输入100 提交答案
没有满意的答案,向专业人士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