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1.薄层外墙涂料的施工   薄层外墙涂料尤其适合细拉毛墙面,一般采用一遍底涂、二遍面涂施工。根据工程质量要求可以适当增加面涂遍数。   底漆的作用:封闭墙面的碱性,提高面涂料与墙面的附着力,避免因墙体过于干燥而大量吸收涂料,并保证吸料量相当,增加底层材料的强度。但底漆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虽使用了底漆,底层的pH和含水率也必须待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   施工方法:可以采用辊涂、刷涂、有气喷涂和无气喷涂。   颜色的选择:外墙涂料的褪色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优质外墙涂料褪色较慢并不意味着永远不褪色,所以一般建议外墙涂料选用较深或较暗的颜色,一方面使得建筑物显得沉稳大方,另一方面较暗的颜色一般是无机颜料配制的,而无机颜料的耐候性较有机颜料为好,所以褪色也较慢。另外,同一建筑物应选用同批次的涂料,以确保颜色一致。   建筑物的涂装施工应该自上而下进行,每一度涂刷应以分隔线、墙面阴阳角交接处或落水管为界。   涂料开桶后应充分搅拌均匀,如轴度太大,可根据说明书加稀释剂(乳胶漆一般是加水)来调整施工性能,注意根据要求,尤其是乳胶漆不可加入过量的水,否则水会使干燥后的涂层成膜困难及降低涂层的光泽度、耐久性和遮盖力等性能。   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涂料说明书中一般都规定了进行涂装施工的最低温度。其中乳胶漆对施工温度的要求最高,如果低于一定温度施工,就会导致不能很好的成膜。在这里还有个误区:有些用户认为高档的乳胶漆在进行施工时的温度可以低一些,其实正好相反,由于中高档乳胶漆一般是选用玻璃化温度较高的乳液配制的,且乳液所占的比例较高,所以即使加入大量的成膜助剂,还需要较高的成膜温度,即施工温度。   另外,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湿度也常常影响施工的质量,尤其对溶剂型外墙涂料,一般湿度大于85%的情况下不宜施工,因为湿度过高的情况下,涂膜干燥很慢,这样不仅影响涂层对墙面的附着力,而且易使墙面发花。因此在空气湿度处于饱和状态时,如大雾天气时不能进行涂装施工,而在大雨过后,要待墙面干燥后方可施工。
    已有 3 个回答
  • 批刮腻子属于涂饰作业中的基层处理。 水性面漆是什么类型的产品,施工后要达到什么效果,涂层系统是什么,明确这些才能确定属于什么涂饰。一般的外墙涂料(平涂)即属于薄涂,弹性拉毛效果属于厚涂,真石漆、质感造型漆或其它一些涂层配套属复层涂饰,根据你具体情况定。 检验批应该是涂料进场抽检的批次,有一批一检,也有全部工程用量为一批一检;隐蔽工程指底涂、中间层;质量按国家规定的涂饰工程规范执行,具体产品参照具体标准。 不明白你说的顺序是什么。 外墙专用硅丙涂料属于薄涂饰,涂层厚度一般不超过100微米。 涂层系统指整个涂层由那些部分组成,你的这个就是一遍底涂+二遍硅丙涂料。 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一般包括:基面处理、底涂、面涂。你可以网上文库里找《建筑涂饰工程规范》,具体参照里面的条款做记录表。
    已有 3 个回答
  •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准备上作阶段、成槽阶段、浇捣混凝土阶段。 施工的主要工艺是:首先挖导墙槽,然后按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导墙,内、外导墙之间的宽度即是地下墙的宽度,也就是设计宽度。将配制好的护壁泥浆输人槽内,然后根据设计深度逐段挖槽,并随着挖槽进程,不断输人泥浆,等挖到设计深度后,放人钢筋笼,用导管灌注混凝土,置换出护壁泥浆。这样就形成一段钢筋混凝土地下墙,逐段连续施工即成地下连续墙。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已有 3 个回答
  •   聚氨酯类防水涂料的特点如下   (1) 能在潮湿或干燥的各种基面上直接施工。   (2) 与基面粘结力强,涂膜中的高分子物质能渗入到基面微细细缝内,追随型强。   (3) 涂膜有良好的柔韧性,对基层伸缩或开裂的适应性强,抗拉性强度高。   (4) 绿色环保,无毒无味,无污染环境,对人身无伤害。   (5) 耐候性好,高温不流淌,低温不龟裂,优异的抗老化性能,能耐油、耐磨、耐臭氧、耐酸碱侵蚀。   (6) 涂膜密实,防水层完整,无裂缝,无针孔、无气泡、水蒸气渗透系数小,既具有防水功能又有隔气功能。   (7) 施工简便,工期短,维修方便   (8) 根据需要,可调配各种颜色   (9) 质轻,不增加建筑物负载   施工要求:   1.要求基面平整,干净,无起沙,松动。   2.施工时应先进行基面验收,确保符合要求,先涂一层底胶,底胶必须均匀。   3.底胶固化后,进行第二次涂刷,涂刷方向必需与前一次垂直交差,防止漏刮,依次涂刷三到五次。   4.完工后,防水层未固化前,不得上人,不得进行下道工序,以免破坏防水层。   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温度应在5℃至35℃;   2、调配好的浆料要在1小时内用完;   3、寒冷地区或低温条件下请注意产品的防冻贮存,液体组份的贮存温度不低于0℃;   4、使用时,勿在本产品中掺入水分或其它材料;   5、施工时请采用合适的防护措施,如手套等。
    已有 1 个回答
  • 1、材料准备 (1)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乳液,应选用纯丙烯酸酯乳液,也可选用丙烯酸酯乳液与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乳液质量,应无凝絮物和混凝物。 (2)粉料选用白水泥和石英粉,也可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石英粉。其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得小于42.5级。 (3)加强层,选用玻纤或聚酯纤维无纺布(毡),质量规格为:聚酯纤维无纺布60~80g/m2,玻纤无纺布25~30g/m2。 (4)聚合物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物理性能如下表。 注:1.防水涂料外看质量:成品为浅灰色或乳白色的混合均匀一致的粘稠液体。 2.表中性能要求指标摘自《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5)颜料选用氧化系列为好。 (6)防水施工材料运至现场后,生产厂必须提供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实,然后由使用单位对进场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并做好记录外,还需应以每5T为一批量,不足5T时,也应作一批量入行抽样复验。
    已有 4 个回答
  • 外墙涂料施工技术要求: 外墙涂料施工不得出现漏涂、透底、掉粉、起皮、同时不得出现反碱、咬色、并且颜色要求一致, 疏密均匀,此外不得出现流坠、疙瘩、刷纹并不得污染门窗。 1、修补: 施涂前对于基体的缺棱掉角处、孔洞等缺陷采用 1:3 水泥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 修补。 2、清扫: 尘土、粉末可使用扫帚、毛刷、 高压水冲洗,油脂──使用中性洗涤剂清洗; 灰浆── 用铲、刮刀等除去;霉菌──室外高压水冲洗,用清水漂洗晾干。 3、填补腻子,局部刮腻子: 如果墙体平整、光滑,可不使用腻子;腻子的要求除了易批易打磨外,还应具备较好 的强度和持久性,在进行填补、局部刮腻子施工时要求,宜薄批而不宜厚刷。要求腻子应具备更好的粘结性,粘结持久性及耐水性。 4、磨平:打磨必须在基层或腻子干燥后进行,不能湿磨以免粘附砂纸影响操作。砂纸的粗细要根据被磨表面的硬度来定,砂纸粗了会产生砂痕,影响涂层的最终装 饰效果。打磨时先用粗砂布或打磨机打磨,再用细砂布打磨,注意表面的平整性。打磨后,立即清除表面灰尘,以利于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贴玻纤布:采用网眼密度均匀,不要用太密的玻纤维布进行铺贴。 6、刮腻子再磨平:采用聚合物腻子刮平整,主要目的是为了修平贴玻纤布引起的不平整现象,防止表面的毛细裂缝。 7、涂料涂刷:涂料涂刷要求基层表面含水率不得大于 8%,如遇有大风、雨、雾等到天气时不得 进行面层涂料的施涂;施工时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做样板墙,直到竣工验收时为止。
    已有 3 个回答
  • 一、编制依据;(二、编制目的);三、工程概况;四、施工组织人员机械配置;五、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检验方法等);六、质量保证措施;七、安全保护措施;(八、文明施工措施)等。还要附上相关材料的合格检验报告、试验报告、试验数据等。 括号内可以用上也可以不用
    已有 5 个回答
  • 2014版《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目录(规范可以在建筑书店买,也可在百度文库网上下载)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地基与基础 1 GB50025-2004 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2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3 GB50086-200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4 GB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5 GB50134-2004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7 GB50206-2012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8 GBJ112-87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9 JGJ120-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10 JGJ123-2012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11 JGJ167-2009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12 JGJ6-2011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13 JGJ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14 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15 GB50739-2011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16 GB/T50783-2012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17 GB50843-2013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 18 JGJ213-2010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19 JGJ225-2010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 2、主体结构 1 GB50078-2008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 GB50141-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 GB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年版) 4 GB50156-2010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送审稿) 5 GB50165-92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6 GB50211-2004 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 GB50333-2002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8 GB50346-2011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9 GB50447-2008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10 GB50462-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11 GB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12 JGJ/T271-20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规程 13 JGJ/T368-2012 钢筋桁架楼承板 14 GB50755-2012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15 JGJ248-2012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 16 JGJ/T259-201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 17 JGJ/T268-2012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 18 JGJ/T283-2012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19 JGJ/T281-2012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20 GB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21 GBJ130-90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22 JGJ114-200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3 JGJ115-2006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 24 JGJ12-2006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5 JGJ137-2001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 26 JGJ138-2001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27 JGJ145-2004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28 JGJ149-2006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29 JGJ1-91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 30 JGJ19-2010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 31 JGJ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32 JGJ61-2010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33 JGJ7-2010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 34 JGJ92-2004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35 JGJ95-2011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36 JGJ99-98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37 GBJ 130-90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38 JGJ 7-2010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39 GB50924-2014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40 JGJ/T216-2010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规程 41 JGJ/T14-2011 砼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3、建筑装饰装修 1 GB50212-2002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 GB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3 GB50327-200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 4 GB50345-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5 GB50354-2005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 6 JGJ102-2003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7 JGJ103-2008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 8 JGJ126-2000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9 JGJ133-2001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10 JGJ144-200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11 JGJ155-2007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12 JGJT105-2011 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 13 JGJT172-2009 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 14 JGJT175-2009 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 15 JGJT21-93 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 16 JGJT29-2003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17 GB50693-2011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18 JGJ/T235-2011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19 JGJ/T238-2011 混凝土基层喷浆处理技术规程 20 JGJ214-2010 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 21 JGJ261-2011 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4、专业工程 1 CJJ94-2009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2 GB50093-2002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 GB50166-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4 GB50261-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5 GB50263-200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6 GB50281-2006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7 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8 GB50343-2009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送审稿) 9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10 GB50364-2005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11 GB50495-2009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 12 GB50498-2009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 13 JGJ129-2000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14 JGJ176-2009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15 GB50134-2004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6 GB50312-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17 GB50601-201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18 GB50606-2010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19 JGJ147-2004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20 GB50642-2011 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 5、施工技术 1 GB50113-2005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 2 GB50214-2001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3 GB50404-2007 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4 JGJ104-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5 JGJ107-2010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6 JGJ18-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7 JGJ74-2003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8 GB50661-2011 钢结构焊接规范 9 JG/T366-2012 外墙保温用锚栓 10 JGJ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11 JGJ82-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 12 JGJ85-201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13 JGJ96-2011 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 14 JGJT10-201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15 GB/T50102-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16 GB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17 GB/T50841-2013 建设工程分类标准 18 GB/T50844-2013 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价规范 19 GB50868-2013 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 20 JGJ/T317-2014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 21 JGJ/T187-2009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 22 JGJ169-2009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23 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24 JGJ/T212-2010 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 25 JGJ/T53-2011 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 26 GB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7 GB/T50905-201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28 GB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6、材料及应用 1 GB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2 GB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3 GB50290-98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4 GBJ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5 GBJ146-90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6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7 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8 GBT50361-2005 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 9 GBT50448-2008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10 JGJ113-2009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11 JGJ169-2009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12 JGJ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13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14 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15 JGJ63-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 16 JGJ98-201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17 JGJT14-201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18 JGJT15-2008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 19 JGJT157-2008 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 20 JGJT17-2008 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 21 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22 JGJT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23 JGJT70-2009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24 GB50829-2013 租赁模板脚手架维修保养技术规范 25 JGJ/T220-2010 抹灰砂浆技术规程 26 JGJ/T221-2010 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27 JGJ19-2011 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 28 JGJ223-2010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7、检测技术 1 GB50152-201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2 GB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3 GBT50315-2011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4 GBT50329-2002 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5 GBT50344-2004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6 GBT50353-2005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7 JGJ106-200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8 JGJ110-2008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 9 JGJ132-2009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10 JGJ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11 JGJT136-2001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12 JGJT152-2008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13 JGJT23-201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14 GB/T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15 GB50618-201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16 GB/T50905-201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17 JGJ/T177-2009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18 JGJ/T182-2009 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19 JGJ190-2010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 8、质量验收 1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 GB50203-2011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 4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 GB50206-201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 GB50207-201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7 GB50208-201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8 GB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9 GB5021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0 GB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1 GB50243-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2 GB50300-201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13 GB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4 GB50309-2007 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5 GB50310-200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6 GB50312-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17 GB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8 GB50411-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9 GBT50375-200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 20 JGJT139-2001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21 GB50576-2010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2 GB50668-2011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9、安全卫生 1 GB50194-9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2 GB50484-2008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3 JGJ128-2010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4 JGJ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5 JGJ146-2004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6 JGJ147-2004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7 JGJ160-2008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 8 JGJ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9 JGJ164-2008 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10 JGJ166-2008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11 JGJ180-2009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12 JGJ33-20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13 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4 JGJ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15 JGJ65-89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16 JGJ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17 JGJT77-2010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18 GB50720-2011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19 JGJ88-2010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 20 JGJ196-2010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21 JGJ184-2009 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 22 JGJ/T188-2009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23 JGJ/T189-2009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 24 JGJ196-2010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25 JGJ215-2010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26 JGJ276-2012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27 JGJ/T292-201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 28 GB50870-2013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10、施工组织与管理 1 CJJT117—2007 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2 GB50319-2000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3 GBT50326-2006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4 GBT50328-2001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5 GBT50358-2005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 6 GBT50430-2007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7 GBT50502-2009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8 JGJT121-99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9 GB50656-2011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10 JGJ/T185-2009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11 JGJ/T198-2010 施工企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
    已有 3 个回答
  • 滑模施工是现浇混凝土工程的一项施工工艺。与常规施工方法相比,这种施工工艺具有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可节省支模和搭设脚手架所需的工料、能较方便地将模板拆散和灵活组装并可重复使用。在钢筋混凝土烟囱和圆形构筑物中经常采用这种施工方法。滑模施工工艺的提升动力一般采用液压装置,即液压千斤顶。目前很多滑模工程采用大吨位液压千斤顶。
    已有 6 个回答
  •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包括挖土、挡土、围护、防水等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施工失败,甚至造成事故。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规程、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的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对各施工要点要制定具体措施,并加强过程控制。
    已有 3 个回答
  • 1. 底板清理 在施工前应将车库底板清扫完毕,施工基面要平整、坚实,不能有起砂、尖凸、空鼓、坑洼等现象。 2. 卷材辅设 1、将卷材在结构底板上按一定前后左右顺序铺设搭接, 2、在卷材前后及左右当中设有大小搭接柱,应将小搭接柱套入大搭接柱。 3、为防止施工中漏水或卷材滑动可在搭接边上涂上胶水或一定距离用水泥浇注水泥点固定。 3. 浇注 1、用C20细石混凝土浇注在卷材上,用直杆抹平,高出1-2cm待硬化方能进行后续施工。 2、在混凝土凝固后扎钢筋,浇筑混凝土面层,在底板中设置排水沟、集水井。 4. 注意事项 1、卷材铺设必须搭接完整并固定以防漏浆。 2、铺设时应穿软底或无钉鞋以防刺破卷材。 3、铺设时切忌用重车在卷材上直接行驶以防材料被压扁或压破。 4、注意材料防火。
    已有 3 个回答
  • 你好,外墙保温施工技术要求: 1.按照GB5021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普通抹灰标准检查基层墙体。立面垂直度、表面平整度、阴阳角方正、分格条(缝)直线度等项目的允许偏差均不得大于4mm。 2.施工期间及完工后的24小时内,环境和基层表面温度均应高于5℃,风力不大于5级。 3.严禁雨中施工,遇雨或雨季施工应有可靠的防雨措施。 4.夏季施工应做好防晒措施,抹面层和饰面层应避免阳光直射。
    已有 1 个回答
  • 你工程在哪 是在南京吗?如果在南京我会跟你说有很多,比如耀涂装!它在南京这里已有15年的历史了,外墙所有的工程都会做!包括真石漆,保温,防水,涂料,质感漆等等!
    已有 3 个回答
  • 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针对国家的市政开发政策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以及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而设置的。 培养从事城镇给水排水、环境保护、污水处理等工程的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工程监理及中小型工程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已有 3 个回答
  • 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工艺流程:1.清扫基层,2.涂刷底胶,3.细部附加层,4.第一层涂膜,5.第二层涂膜,6.第三层涂膜和粘石渣。 1.清扫基层:用铲刀将粘在找平层上的灰皮除掉,用扫帚将尘土清扫干净,尤其是管根、地漏和排水口等部位要仔细清理。如有油污时,应用钢丝刷和砂纸刷掉或以中介漆加水泥在油污表层涂刷一道。表面必须平整,凹陷处要用1∶3水泥砂浆找平。 2.涂刷底胶:将聚氨酯甲、乙两组份和二甲苯按1∶1.5∶2的比例(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即可使用。用滚动刷或油漆刷蘸底胶均匀地涂刷在基层表面,不得过薄也不得过厚,涂刷量以0.2kg/m左右为宜。涂刷后应干燥4h以上,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操作。 3.细部附加层:将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按甲组份∶乙组份=1∶1.5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用油漆刷蘸涂料在地漏、管道根、阴阳角和出水口等容易漏水的薄弱部位均匀涂刷,不得漏刷(地面与墙面交接处,涂膜防水拐墙上做100mm高)。 4.第一层涂膜:将聚氨酯甲、乙两组份和二甲苯按1∶l.5∶0.2的比例(重量比)配合后,倒入拌料桶中,用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约5min),用橡胶刮板或油漆刷刮涂一层涂料,厚度要均匀一致,刮涂量以0.8~1.0kg/m为宜,从内往外退着操作。 5.第二层涂膜:第一层涂膜后,涂膜固化到不粘手时,按第一遍材料配比方法,进行第二遍涂膜操作,为使涂膜厚度均匀,刮涂方向必须与第一遍刮涂方向垂直,刮涂量与第一遍同。 6.第三层涂膜:第二层涂膜固化后,仍按前两遍的材料配比搅拌好涂膜材料,进行第三遍刮涂,刮涂量以0.4~0.5kg/m为宜,涂完之后未固化时,可在涂膜表面稀撒干净的φ2~φ3mm粒径的石渣,以增加与水泥砂浆覆盖层的粘结力。 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当天操作量配料,不得搅拌过多。如涂料粘度过大不便涂刮时,可加人少量二甲苯进行稀释,加入量不得大于乙料的10%。如甲、乙料混合后固化过快,影响施工时,可加入少许磷酸或苯磺酚氯化缓凝剂,加入量不得大于甲料的0.5%;如涂膜固化太慢,可加入少许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促凝剂;但加入量不得大于甲料的0.3%。 涂膜防水做完,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可进行蓄水试验,24h无渗漏,可进行面层施工。
    已有 3 个回答
  • 驻马店以下几个涂料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高 创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文明大道1485 艺海装饰装修工程公司 地址: 黄埠路口南广电局斜对面 海洋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置地大道与正阳路交叉口东二百米
    已有 3 个回答
  • ①底材要求:基层抹灰已完成并保养了20天左右,基层的碱度PH值在9以下,同时基层已干燥(至少已干燥15天),湿度低于8%;基层表面平整,阴阳角及角线密实,轮廓分明;墙面无渗水、无裂缝、空鼓、起泡孔洞等结构问题.没有粉化松脱物,没有油、脂和其他粘附物. ②外墙预留的缝已进行防水密闭处理. ③所用涂料有出厂合证明,同时经检验达到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④所用涂料经业主同意,同时样板墙经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同意. ⑤装饰脚手架已搭设完毕. ⑥基层外露铁件已做好相应的防锈处理(镀锌或刷防锈漆.
    已有 3 个回答
  •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真石漆涂层的整体性和装饰效果,真石漆施工分为封闭底漆、真石 漆中层和罩面涂料,应为同一企业生产的产品。 1 、封闭底漆 封闭底漆应能够在水或溶剂挥发后,其中的乳液或树脂渗入基材间隙和毛细 孔内, 提高基材表面的防水性能, 防止基材由于水分迁移而起的泛碱和发花现象, 同时增加真石漆主层和基材之间的粘结力。 2 、真石漆中 层 真石漆的中层为主涂料层,该层由骨料、粘结材料、防开裂树脂、各种功能 性助剂和水组成.真石漆的质量和装饰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层组 成材料的质量. 骨料应粗细颗粒搭配合理, 既要满足装饰效果的要求、 涂层致密, 又要有利于施工.粘结剂是影响真石漆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真石 漆膜的硬度、粘结强度、耐水、耐候性等多方面的性能.用于真石漆的乳液应满 足稳定性好、膜的硬度高、漆膜的吸水膨胀率小等要求,应能从根本上解决真石 漆吸水泛白的问题.防开裂树脂应具有良好的硬度和柔韧性,使得真石漆具有一 定的韧性,以适应胀缩需要,不至于产生胀缩裂缝,提高装饰层的耐久性.各种 功能性助剂的选择应满足相应功能和质量的要 求. 3 、罩面漆 罩面漆应采用无色透明漆, 要求其能够增加真石漆涂层的防水性和耐污染性, 同时又便于日后清洗。 二、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1、 施工流程 找平 漆 喷涂封闭底漆 弹墨线分格 贴胶带分格条 喷第 1 道真石 灰缝处理 喷 撕揭第 1 层胶带 喷第 2 道真石漆一撕揭第 2 层胶带 涂罩面漆 2 道。 1.1 找平 采用防水腻子在抗裂层砂浆上批刮进行找平, 腻子必须和抗裂砂浆相互兼容, 最好采用同一企业的产品,否则,因胀缩不同将会导致真石漆表面出现大小不一 的裂缝。 1) 腻子应现场调配,搅拌均匀,呈牙膏状,调配后直一次用完。 2) 施工后至少 12 h 内必须防止雨淋、酷热阳光照射及霜冻。 3) 施工温度在 5~35℃ ,空气相对湿度在 75%为宜。 4) 施工时,用抹刀将腻子均匀的施涂于基面上,每道批涂厚度控制在 0.8 mm 以 内,施涂 2—3 道,第 2 道应在第 l 道完全干固后方可批涂. 5) 腻子干固后进行打磨,至表面无刮痕、平整为止,并清除浮灰,表面平整度偏 差应控制在 2 mm 以内。 1.2 封闭底漆 1) 封闭底漆的颜色可根据装饰效果对灰缝颜色的要求选用。 2) 不能在高温直射的阳光下或雨天、 高湿度、 5℃ 以下、 大风等气候条件下施工。 3) 不可与其他涂料相混,避免破坏其特性. 4) 基层含水率应小于 10%、pH 值不大于 1O j,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施涂底 漆。 5) 可采用滚涂、刷涂、喷涂施工,施涂要均匀,厚薄要一致。 6) 待底漆完全干固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 1.3 弹涂分格 根据设计要求对墙面进行分格,分格时从整个单体的四周由上而下同时分格,以 保证四周相应的灰缝在同一水平线上,所有竖向灰缝相互平行、铅垂,做到灰逢 横平竖直。 1.4 胶带分格条 由于仿面砖效果装饰做法分格条较多,传统的木分格条和翅料分格条已不再 适用.由于基层面难以达到足够的平整度,很难做到分格条与基层完全吻合,喷 涂真石漆时将难以保证灰缝的顺直,导致灰缝整修困难和整修工作量大;再则, 木分格条与塑料分格条固定困难.鉴于上述情况,经过实践,采用纸胶带取代木 分格条和塑料分格条,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1.5 喷涂真石漆 1) 真石漆在使用前, 必须彻底搅拌均匀, 施工间隙应盖紧桶盖, 以防止涂料结皮。 2) 采用喷涂法施工,施工前必须进行试喷,以确定所用喷嘴、工作压力、喷枪移 动速度等施工因素;要求喷涂均匀、厚薄一致,确保施涂质量和效果。 1.6 撕揭分格胶带 1) 胶带撕揭前,需用裁纸刀将胶带在纵横交接处,沿平行于水平胶带的方向,将 竖向胶带切断,以避免撕揭胶带时真石漆脱落。 1.7 灰缝处理 胶带撕揭后,对灰缝进行清理和整修,以保证灰缝顺直且宽窄一致。 1.8 罩面漆 1) 罩面漆喷涂前,必须确认真石漆已完全干燥 。 2) 可采用喷涂、滚涂法施工,要求涂装必须均匀,不得漏涂 2、 其他注意事项 2.1 采用小颗粒真石漆,喷涂后要求表面平整、起伏小,颗粒分布均匀、密实, 颜色一致。 2.2 要求灰缝横平竖直、宽窄一致;特别要注意在分格条撕揭时,不要带掉底层 涂料。 2.3 分格胶带宜采用纸面胶带,纸面对真石漆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若采用塑料面 胶带,会导致真石漆流淌.同时,在夏季施工时,要求胶带具有良好的耐温 性能,避免温度稍高胶带背面熔化,导致胶带撕揭困难。 2.4 把握好分格胶带的撕揭时间.真石漆表面干燥,用手按压无明显压痕且不粘 手时即可撕揭.撕揭过早,会导致真石漆流淌;撕揭过晚,一是分格胶带不 易撕掉,再者会导致灰缝处真石漆被揭掉,灰缝不顺直。 2.5 同一单体,应从上而下同步施工,相邻吊篮施工高差不应超过 1.5m。 2.6 同一单体的真石漆要一次进全,以减少色差。 3 、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3.1 遮盖力差 造成的原因为涂料未能搅拌均匀, 允许兑水的涂料掺水量过大或涂刷不均匀。 3.2 遇水发白 究其原因,第一与制备真石漆所选用的乳液有很大关系.有些乳液生产厂家 为了增加乳液的稳定性, 所用的表面活性剂超量, 导致乳液的耐水性下降. 第二, 真石漆生产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只添加少量的乳液,从而使真石漆干燥后漆膜疏 松,不够致密,漆膜的吸水率较大,并且粘结强度也较低,一旦遇到长时间的阴 雨天气,雨水会逐渐渗透到漆膜里,导致真石漆漆膜发白.第三,有些真石漆生 产厂家在制备时加入大量的羟甲基纤维索、羟乙基纤维素等增稠剂,而这些物质 都是水溶性或亲水性的,真石漆成膜后留在涂层中,降低了涂层的耐水性。 3.3 发花 造成的原因为基层有泛碱现象,采用劣质水泥制作砂浆,水泥砂浆配比不准 或养护期短;真石漆施工时厚薄不匀,真石漆用量过少、过薄;真石漆生产时纤 维素比例过大等。 3.4 喷涂时飞溅 首先可能为真石漆中天然碎石颗粒搭配不合理,真石漆稠度不合理;其次可能为 施工原因造成,如喷枪口径太大、喷枪压力选择不当等。 3.5 黄变 造成的原因主要为真石漆中的乳液有质量问题.一些真石漆厂家采用较差的 丙烯酸乳液等作为粘结剂,该乳液经紫外线照射会造成分解,析出有色物质,最 终造成黄变现象。 3.6 缩孔 原因为基层有油污、涂料中混入油脂类或冒雨施工造成。 3.7 漆膜太软 主要原因为乳液选择不当,或者乳液含量较低,造成漆膜成膜时涂层不够紧 密口。 4、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外墙真石漆施工采用吊篮进行施工作业,吊篮安装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作 业。 2)施工前需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吊篮需专人进行施工操作。 3)5 级以上的大风应停止吊篮作业,停止作业时应将吊篮放于地面,不得悬于空 中,防止造成墙体损坏。
    已有 3 个回答
  • 一、工艺流程及施工操作要点 (一)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钻孔—〉清孔—〉配胶—〉注胶—〉植筋—〉检查验收 (二)施工操作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在填充墙砌体施工前,进行拉结筋的施工。“植筋法” 施工拉结筋主要工艺如下: 1、弹线定位:对照施工图,在填充墙与柱或墙相连接的结构表面,按设计或构造要求在设置拉结筋的位置,沿高度方向进行弹线,先弹竖线,在弹横线,横竖线相交部位,即为拉结筋的钻孔位置。 2、钻孔:根据弹出的钻孔位置,用冲击钻钻孔,孔深和孔径按设计要求确定。如设计无要求时,孔深按≥15d考虑,一般采用100mm,孔径按d+2~4 mm控制,一般采用10 mm。钻孔时要使用冲击钻垂直于结构表面均匀钻入,以便控制钻孔的垂直。孔深用冲击钻上顶杆控制(如图1)。如钻孔时遇到柱(墙)主筋,可把钻孔位置水平平移一个钢筋直径的位置,重新钻入,原钻出的未成型废孔用1:1水泥砂浆填塞补平,钢筋工程施工时,绑扎钢筋前,如箍筋(墙体水平筋)位置与拉结筋钻孔位置有可能重合,则需根据砌块模数适当调整箍筋(墙体水平筋)间距,尽可能避开;钻孔时如碰上箍筋或混凝土墙体水平筋,根据灰缝大小适当调整钻孔位置,废孔仍采用前面所述方法进行处理。 3、清孔:钻孔完成一个结构面后,可进行清孔操作。清孔的目的是要吹清孔内粉尘,采用专用毛刷和吹风机(橡皮气囊、手推式气筒或手动、电吹风机)配合进行。清孔时用“四吹三刷”法,即先吹清孔浮尘,然后用专用毛刷清刷孔壁,清刷时毛刷在孔内抽拉转动,如此反复吹刷,清理干净孔内粉尘。 一般来说,孔内潮湿会对结构胶与混凝土的粘结产生不利影响,使其无法达到设计的粘结强度,影响拉结质量,所以在清孔时严禁用水冲刷:当前市场上也有一些植筋胶产品不怕水,如“固立特拉结筋用植筋胶”,植筋孔内潮湿、有水不妨碍施工,使用这类植筋胶可以用水铺助清孔,是否可用水清孔,可参照选用产品的使用说明书灵活掌握。 4、配胶:如果植筋胶是双组份的液体胶,则需进行现场配胶。配胶前要进行植筋准备工作的检查,保证钻孔、清孔工作已完成一个施工段,并已组织验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同时拉结钢筋已准备就绪,达到植筋操作准备工作要求。配胶要根据所划分的施工段用量进行配制。配胶比例可按选用的植筋胶说明书进行配制,并在说明书规定时间内用完。以大连中科建筑结构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JGN—II型建筑结构粘合剂为例,配胶时把甲、乙两种组份按4:1的比例倒入容器,搅拌均匀,并按要求在30分钟内用完。另外,现在市场上也有一些不需要现场配胶的产品。如“固立特拉结筋用植筋胶”就不需现场配制,而且该产品专为植拉结筋设计,其规格为7mm×70mm,特别适合于直径为6mm的拉结筋施工。另外该产品不怕水,植筋孔内潮湿、有水不妨碍施工。在使用前要先把植筋胶放入水中浸泡至无气泡冒出(约10秒钟)。 5、注胶:根据产品说明书确定具体方法。一般液体状胶可用手持式自动压力灌浆器进行注胶操作。拉动拉杆,将配好的植筋胶拌合物吸入内囊,注胶时要注意排除钻孔内的空气,将注胶咀伸入钻好的植筋孔中约8cm左右,推动拉杆使胶料注入孔内,边推拉杆边向孔外拔灌浆器,直至灌浆器注胶咀抽出至离孔口1/3孔深(约3cm左右)时方可停止注胶,以植入拉结筋后胶液略有被挤出为度。一次配好的植筋胶拌合物注胶完成后,应把套筒、弹簧、拉杆用丙酮清洗干净,以利再用。“固立特拉结筋用植筋胶”不需用灌浆器注胶,只需将泡好的植筋胶放入待植筋孔内,剂量多少以钢筋植入时微有溢出为准。 6、植筋:植筋应在注胶完成后立即进行。为保证胶体饱满,注胶完成后,将加工好的拉结筋植入端醮少许胶液(“固立特拉结筋用植筋胶”等液体胶除外),缓缓插入植筋孔。操作时要边插入边沿一定方向转动多次,以使植筋胶与拉结筋和混凝土孔壁表面粘结密实。拉结筋在植筋施工前应彻底清除表面附着物、浮锈和油污。拉结筋要插入孔道最深处,常温下保证24h不扰动(时间按植筋胶说明书控制),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填充墙体砌筑施工。 7、检查验收:按植筋胶说明书介绍的产品凝胶时间和固化时间,一般为15min和1h,植筋到位后,凝胶前要派专人现场看护施工完的拉结筋,严防碰撞;胶体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拉拔试验。采用非破坏性检验,试验值达到设计要求后卸荷。如设计无要求,可参照《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附录A执行。 植筋过程完成后,专业工长要对所有拉结筋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填写钢筋隐蔽验收记录表和检验批验收记录表,然后请专业质检员进行验收核定,核定无误后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并在钢筋隐蔽验收记录表和检验批验收记录表上签署意见,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填充墙砌体的砌筑。 二、材料要求 1、拉结筋 拉结筋要按设计要求加工,设计未注明的按构造要求制作。其规格、长度端头弯钩要符合要求。钢筋要有符合要求的材质书和复试报告,且不得有锈蚀和明显弯曲现象,如略有锈蚀,可进行除锈处理,并在其植入端表面擦拭丙酮溶液。 2、植筋胶 植筋胶应在规定的保质期内且密封良好,具有产品质量保证书、使用说明书、产品检验报告和复试报告。产品质量保证书、产品检验报告中应有其主要组成及性能指标、生产日期、产品标准号等。产品质量应符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25:90标准指标要求。植筋胶应不含氯离子及金属膨胀物。甲、乙两种组份混合后应进行充分搅拌,确保配料均匀,配料量要根据工程量计算确定,确保在说明书规定时间内将配好的拌合料用完,以免拌合料在使用前凝结,无法使用,造成浪费。 3、丙酮 准备适当数量的丙酮溶液,用于清洗油污和胶体污染。 三、机具设备 钢卷尺、墨线盒、红兰铅笔、冲击钻、专用毛刷、吹风机(橡皮气囊、手推式气筒、手动或电动吹风机)、铁桶或塑料桶(配胶容器),搅拌棒、手持式自动压力灌浆器、钢丝刷、脱籽棉球等。 四、劳力组织 可采用8人小组进行施工。成孔阶段2人定位弹线,3人打孔,3人清孔;清孔后组织验收,植筋阶段共6人进行注胶、植筋操作。使用“固立特拉结筋用植筋胶”,注胶、植筋阶段只需2人操作即可。 九、注意事项 1、拉结筋位置的定位一定要综合设计(构造)要求与砌块模数相结合确定,确定位置后要严格按要求进行弹线控制。钻孔时要避免对结构主筋造成损伤。 2、钻孔时一定要先轻钻定位,再用力垂直顶压冲击钻缓缓钻进。孔径、孔深及垂直度要严格按要求控制,保证符合要求。 3、“植筋法”施工砌体拉结筋的关键在于清孔。孔内清理不干净或孔内潮湿均会对结构胶与混凝土的粘结产生不利影响,使其无法达到设计的粘结强度,影响拉结质量。清孔时要求一定要认真进行“四吹三刷”工序。 4、胶体配制时要计量准确,按施工段计算用量考虑损耗后配制,施工阶段的划分要考虑施工速度和植筋胶的凝结时间,胶体配制前要做好注胶植筋的各项准备工作,配制完成后,注胶、植筋要连续进行,不得间断,确保在胶体凝结前施工完毕。 5、向孔内注胶时要掌握注入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拉结筋植入后胶体会有很多溢出,造成浪费和污染;过少则孔内水注胶不饱满,易造成粘结强度不够。施工时,要严格用灌浆器的注胶咀进行控制,必要时在距注胶咀口3cm处做出标记。 6、使用液体胶时,向孔内插入拉结筋前,植入端一定要醮一定胶液来保证孔内胶体饱满。 7、拉结筋插入孔中时,要沿着一个方向旋转,且要边旋转边插入,以使胶体与拉结筋充分粘结。 8、直筋胶使用前一定要进行复试,要保证胶体的粘结强度以及胶与钢和胶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9、拉结筋要防止有锈蚀和粘有杂质现象,施工前,要用丙酮溶液进行擦拭,确保不锈、干净,表面无杂质和油污。 10、植筋胶固化前,严格防止拉结筋被扰动,在达到规定时间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五、质量要求 (一)钻孔质量 1、主控项目 (1)钻孔孔径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 (2)钻孔内应清理干净,无粉尘;植筋胶产品要求孔道干燥的要保持孔道干燥。 2、一般项目 (1)钻孔位置应符合设计(构造)要求和砌块模数。 (2)钻孔深度允许偏差为(+20mm,0mm)水平度允许偏差为5mm,位置允许偏差为5mm。 (二)拉结筋“植筋法”施工质量 1、主控项目 (1)植筋胶质量应符合要求。拉结筋无锈蚀,表面无杂质。 (2)钻孔内植筋胶应饱满,固化良好,拉结筋要锚牢锚实。 2、一般项目 (1)拉结筋的位置、尺寸、弯钩、间距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2)拉结筋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六、安全环保措施和文明施工 1、施工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手持冲击钻时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2、高空作业时,应搭设脚手架,并设置操作平台,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3、清孔操作人员要戴风镜和多层口罩,防止吹出的粉尘眯眼和进入口鼻。 4、注胶、植筋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防止胶体粘染手和皮肤表面,如不慎“触胶”,可立即用丙酮溶液进行清洗。 5、管理人员要跟班作业,经常进行施工质量过程检查和安全提醒、教育。 6、废弃的灌浆器注胶咀和皮囊要按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办法进行回收处理,不可在现场随处乱扔。 7、清孔时吹出的浮尘要及时清扫,保持施工现场干净整齐。 8、施工时要求做到工完场清,每天下班前要检查和清理施工场地,保持现场整洁美观,做到文明施工。 七、成品保护 1、加强成品保护交底教育,制订成品保护奖罚办法。 2、结构表面拉结筋位置定位弹线后和钻孔、清孔完成后要严禁人为污染。 3、加工好后的拉结筋要架起存放,上方要有挡雨设施,存放地要通风防潮良好,防止锈蚀。 4、配胶搅拌时要均匀搅拌,防止胶液从容器中溅出,造成结构成品污染。 5、注胶时要控制好胶液的注入量,防止注入过多,致使植入拉结筋时挤出的胶液过多,污染结构表面。 6、拉结筋在植筋完成后,植筋胶固化前防止扰动和人为碰撞。 7、填充墙砌体施工前,拉结筋不得进行任意弯折、拆卸。
    已有 3 个回答
  • 1.1材料及要求 1.1.1聚氨酯防水涂料,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及厂家产品的认证文件,并复验以下技术性能。 聚氨酯防水涂料,以甲组份及乙组份桶装出厂;甲组份:异氰酸基含量以3.5±0.2%为宜。乙组份:羟基含量以0.7±0.1%为宜。 两组份材料应分别保管,存放在室内通风干燥处,储藏期甲组份为6个月,乙组份为12个月,使用时甲组份和乙组份料按1:2的比例配合,形成聚氨酯防水涂料,技术性能指标如下: 固体含量: ≥93% 抗拉强度: ≥0.6MPa 延伸率: ≥300% 低温柔度:在-200C绕∮20mm圆棒无裂纹 耐热度: 800C不流淌 不透水性: >0.2 MPa 干燥时间: 1~6h 1.1.2辅助材料: 1.1.2.1磷酸:用于做缓冲剂 1.1.2.2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用于做促凝剂。 1.1.2.3二甲苯或醋酸乙酯:用于稀释和清洗工具。 1.2主要机具: 1.2.1电动工具:电动搅拌器。 1.2.2手动工具:搅拌桶、小铁桶、小平铲、塑料或橡胶刮板、滚动刷、毛刷、弹簧秤、消防器材等。 1.3作业条件: 1.3.1防水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冷作业施工,涂刷防水层的基层应按设计要求抹好找平层,要求抹平、压光、坚实平整,不起沙,含水率低于9%,阴阳角处应抹成圆弧角。 1.3.2涂刷防水层前应将涂刷面上的尘土、杂物,残留的灰浆硬块,有突出的部分处理、清扫干净。 2.3.3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不得在淋雨的条件下施工,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0C,操作时严禁烟火。 2.操作工艺 2.1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涂刷底胶→涂膜防水层施工→做保护层 2.2基层处理:涂刷防水层施工前,先将基层表面的杂物、砂浆硬块等清扫干净,并用干净的湿布擦一次,经检查基层无不平整、空裂,起砂等缺陷,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3涂刷底胶(相当于冷底子油): 2.3.1底胶(基层处理剂)配制:先将聚氨酯甲料、乙料和二甲苯以1:1.5:2的比例(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配好的料在2h内用完。 2.3.2底胶涂刷:将配制好的底胶料,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涂刷量为0.3Kg/m2左右,涂刷后4h手感不粘时,即可做下道工序。
    已有 3 个回答
位业主已在问吧找到答案

已有4150名业主喜获装修礼券

error text

error text

我已阅读并接受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