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窑亚光茶具的价格有点高,入门级在1200元,定窑瓷器多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酱釉、褐釉、绿釉等品种。定窑白瓷的驰名始于北宋,而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台湾定窑白瓷蓝彩带樱花7头功夫茶具,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已有 3 个回答
  • ,一些菜或者药是不能用陶瓷的乘器来煮的,会跟陶瓷里面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毒素,至于什么东西能煮,什么东西部能煮,你还得好好查查.所以,陶瓷煲不是绝对无毒的
    已有 4 个回答
  • 据我所知,唐代邢窑白瓷报价2500元,陶瓷杯质量的好坏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原因,但是看过价格贵的陶瓷杯,其做工并没有比一般陶瓷杯好多少,价格贵的陶瓷杯,往往标注能治很多病,其实原料都是高龄土,根本没有多大区别。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已有 3 个回答
  • 白瓷价格在5000元以上,白瓷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这样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白度很高的白瓷。白釉出现于北朝。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国至今所见的最早的白瓷。
    已有 3 个回答
  • 如:定窑白瓷碗,价格:10000元;定窑白瓷刻双鱼纹盘,价格:770.00万;北宋 定窑白瓷印花螭龙纹,价格:230.00万;北宋 定窑白瓷刻双鱼纹碗,价格:109.25万。
    已有 3 个回答
  • 北宋定窑白瓷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淌,会形成泪痕。另外,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经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初步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在其它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的纤细密集,此为鉴定定窑器物的一个特征。 高仿品采用的是从古代定窑窑址出土的老模子做胚胎,因此器形甚至模印的花纹都可以做到和真品一模一样。鉴鉴定这种高端的仿品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得了解定窑的烧制工艺,定窑的瓷器都是用快轮塑胚,然后用模子印花。瓷胎成型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脱模,也就是如何顺利地将扣在瓷胎上的模子取下,由于古代传统的脱模技术已经失传,现代高仿品都是在模子里撒光滑的石粉或石膏来脱模,但这种技术会带来一个后果就是瓷器进窑烧成后,仔细观察尤其用放大镜会看到釉面上分布着些微红斑痕迹,而传世的定窑真品白瓷根本没有这种红斑,因此在鉴赏时一发现红斑,哪怕是一丝也基本可以判断是仿品了。鉴定得一点一点地学,下苦功夫才行。不过借助外力,可以事半功倍,上藏龙网即是不错的一个选择。
    已有 5 个回答
  • 一套完整的包括:茶海、茶道、茶具、茶宠。 1.茶海:放置茶道茶具和茶宠的大托盘,竹制的茶海经济实惠,大约300左右;黑檀与紫檀的较名贵,大一点的单木需要1300--2000不等,小一点的650到1500不等;普通实木的茶海便宜,有的内部容易腐蚀,小一点的大约250到500,大一点的600到1200不等;现在一些功夫茶道不用木制的茶海,而改用形似茶海的电磁炉,集消毒,烧水,品茶于一体,650--2000不等。 2.茶道:形状像笔筒,内置茶针等用具,大部分为木质的,主要是取茶,拌茶清理茶具的用途。竹制的茶道价格在50到150之间不等。 3.茶具:泡茶品茶喝茶用的器皿,材质主要是陶瓷、玻璃、紫砂这三种,陶瓷类茶具主要有景德镇的青花瓷,景德镇彩釉,景德镇粉彩瓷,景德镇浮雕,德华白瓷,德华结晶釉,浙江龙泉青瓷,台湾和福建的亚光瓷;玻璃主要是耐烫玻璃,可以直接在明火上烧水;紫砂茶具首选宜兴紫砂。每套茶具主要由茶罐、茶壶、盖碗、茶杯组成。茶罐用来存放茶叶,一般每套一个;茶壶用来盛放茶水,一般每套一个;盖碗凉茶喝茶所用,每套一个;茶杯为喝茶所用,每套6个或每套8个。总之是大于5的偶数就对了。景德镇的瓷器,300到1000,德华的瓷器300到800,紫砂茶具,500到1500,玻璃的便宜,150到500不等。 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已有 3 个回答
  • 瓷窑场首推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哥、定。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神垕镇(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 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故称为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 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 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 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 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 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 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已有 3 个回答
  • 定窑白瓷价格12000--34000元,定窑瓷器脱颖而出,虽仍以烧造白瓷为主,但另兼烧黑釉、绿釉、酱釉及白釉剔花器。刻花装饰方法被大量采用,按工艺细分,可列为刻花、划花和印花三种。北宋定窑的刻、划花技法与当时的其它窑口瓷器颇为不同,给人一种很“硬”的感觉,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可以打一个比方来形容,如用钢刀在松软的木料上刻花,受刀处周围的木料表面会随着刀具的刻压而下陷,此谓之“软”,而在坚硬的红木上刻花,受刀处周围的木料表面则不会下陷,使刻纹轮廓更为鲜明,此谓之“硬”。
    已有 3 个回答
  • 定窑白瓷胎体洁白,质地坚实。北宋定窑白瓷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淌,会形成泪痕。另外,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经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初步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在其它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的纤细密集,此为鉴定定窑器物的一个特征。   藏品描述:白瓷残片,可以明显地看到残片上釉很薄,釉色较白,瓷胎也十分纤薄,从残存的部分可判断出原器应为一只碗,小圈足,外壁和碗底外侧釉面似乎全部腐蚀为砂石状,碗口沿内侧有一圈回字纹,内壁和内部碗底有清晰的模印花纹装饰。口沿部分不施釉,为芒口(一般采用覆烧法烧造的瓷器,因口沿无釉,露出胎骨,称为“芒口”),残片上还有一道明显的修补痕迹。    鉴定理由:首先,如果单看器形,这件器物残片和传世的珍品几乎一模一样,但这也是当代高仿品的厉害之处,由于采用的是从古代定窑窑址出土的老模子做胚胎,因此器形甚至模印的花纹都可以做到和真品一模一样。鉴定这种高端的仿品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得了解定窑的烧制工艺,定窑的瓷器都是用快轮塑胚,然后用模子印花。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已有 3 个回答
  • 你好,根据我所了解的售价如以下: 乐漫尼旗舰店的定窑白瓷盘,售价是15 它的材质/品牌是乐漫尼 这家店销售量高,服务态度好,质量有保证,是不错的选择; 御陶世家旗舰店的定窑白瓷盘,售价是21 它的材质/品牌是御陶 这家相对来说价格合理,性价比高,有很多人选择,值得推荐 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已有 3 个回答
  • 1 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 2 泪痕是指器表的流釉表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泪痕表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唐至五代定瓷并无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皎白,胎釉结合十分严密,无流釉表象;北宋则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动,构成泪痕。北宋早期,定窑选用正烧,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今后,定窑创造了覆烧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笔者曾见过一些定窑白瓷,泪痕方向为横向,十分新鲜,构成缘由尚待研讨。 3 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常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开始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在其它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的纤细密布,此为判定定窑器物的一个特征。 4 定窑器物的底足类型不多,首要分为平底与圈足两大类,而其圈足具有与其它窑口器物圈足显着不一样的特色,这些特色体如今北宋中期今后覆烧成型的定窑器上,因为覆烧的创造,器物圈足得以裹釉,而将露胎处移至器上,但是裹上釉层的器足在外观上的体现并不那么完满,足面(圈足与地上触摸有些)总是显得不行平坦,有些当地釉厚,有些当地釉薄,以手抚之,显着地感到高低不平,笔者所目见的北宋定窑圈足器无一例外。这种表象十分新鲜,但在判定中却十分有用,凡北宋定窑圈足器(选用覆烧法,圈足上釉者)均有此特征,此为判定之要害。别的,定窑圈足器之圈足有巨细两种类型,大圈足器之足底往往可见竹丝刷痕,刷痕呈同心圆,而小圈足器则无这种表象,但无论巨细圈足,足均极浅,足墙均窄,小圈足器挖足不过肩,简直无钩手。 5 定窑器物,尤其是碗类器物,大都有些变形,假若完好器,将器物倒扣于桌面,便很简单发现这一特色。就当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仿定白瓷而言,泪痕表象已可做到,竹丝刷痕亦不难完成,至于器物的变形非人力而可强为,而取决于烧造时的火候、窑位、气氛等等要素,若以人力做作,难免留下成心做作的,不天然的痕迹。如今只要一点还难以企及,就是足面的不平表象,这种表象的构成彻底出于天然,且在当前没有导致仿制者满足的注重,仍可作为判定的一个规范
    已有 3 个回答
  • 天福茗茶(漳州天福茶业有限公司) 华祥苑Empereur(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功SEKO(广东新功电器有限公司) 尚明Samadoyo(广东尚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已有 3 个回答
  • 定窑瓷器报价:80.00元。白瓷泥,亚光釉,釉质细腻,犹如幼儿皮肤。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对酸碱等化学品的耐腐蚀力较强。容易清洗,且不吸附茶的味道。代表作如鸡缸杯、成化斗彩三秋纹碗、高士杯、葡萄杯、婴戏杯、天字罐等,均为绝代精品。以上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已有 3 个回答
  • 1/4 占定瓷大宗的北宋定窑白瓷,具有以下的特征: 1、泪痕   泪痕是指器表的流釉表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泪痕表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唐至五代定瓷并无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皎白,胎釉结合十分严密,无流釉表象;北宋则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动,构成泪痕。北宋早期,定窑选用正烧,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今后,定窑创造了覆烧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笔者曾见过一些定窑白瓷,泪痕方向为横向,十分新鲜,构成缘由尚待研讨。 2/4 2、竹丝刷痕   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常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开始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在其它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的纤细密布,此为判定定窑器物的一个特征。 3/4 3、底足   定窑器物的底足类型不多,首要分为平底与圈足两大类,而其圈足具有与其它窑口器物圈足显着不一样的特色,这些特色体如今北宋中期今后覆烧成型的定窑器上,因为覆烧的创造,器物圈足得以裹釉,而将露胎处移至器上,但是裹上釉层的器足在外观上的体现并不那么完满,足面(圈足与地上触摸有些)总是显得不行平坦,有些当地釉厚,有些当地釉薄,以手抚之,显着地感到高低不平,笔者所目见的北宋定窑圈足器无一例外。这种表象十分新鲜,但在判定中却十分有用,凡北宋定窑圈足器(选用覆烧法,圈足上釉者)均有此特征,此为判定之要害。   别的,定窑圈足器之圈足有巨细两种类型,大圈足器之足底往往可见竹丝刷痕,刷痕呈同心圆,而小圈足器则无这种表象,但无论巨细圈足,足均极浅,足墙均窄,小圈足器挖足不过肩,简直无钩手。 4/4 4、变形   定窑器物,尤其是碗类器物,大都有些变形,假若完好器,将器物倒扣于桌面,便很简单发现这一特色。   就当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仿定白瓷而言,泪痕表象已可做到,竹丝刷痕亦不难完成,至于器物的变形非人力而可强为,而取决于烧造时的火候、窑位、气氛等等要素,若以人力做作,难免留下成心做作的,不天然的痕迹。如今只要一点还难以企及,就是足面的不平表象,这种表象的构成彻底出于天然,且在当前没有导致仿制者满足的注重,仍可作为判定的一个规范
    已有 3 个回答
  • 您的问题,这样的瓷器品种,定窑拍卖的价格,真品收藏价值比较高的;具体的价值取决于是否真品、具体是什么年代的瓷器品种,补充图片看看就知道
    已有 4 个回答
  • 甜白瓷是景德镇瓷器中白瓷的一种。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便能烧制出白度很高的白瓷。胎越薄,色越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瓷器能够见影。甜白瓷创烧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景德镇。祝您生活愉快!
    已有 5 个回答
  • 不同时代,不同窑口或窑系烧制的瓷器,大体符合器形演变的规律。琢器类的瓶、壶、罐由低矮向挺拔发展,如鸡头壶:西晋时小头短颈、鼓腹平底;东晋则鸡冠、壶身加高,颈部加长,出现鸡尾形执柄;南朝冠与身更高,颈部较前更长,执柄高过壶口;隋代则鸡首昂起,挺胸作打鸣状,身更瘦长,柄端有龙形贴饰。圆器类碗、碟、盘的足部,由实饼向假圈足、再向经过抠旋的圈足演变。因此,分析瓷器器足的高、 低、 深、浅、撇、敛、施釉情况,掌握器形的演变规律,是瓷器鉴定的重要依据。 装烧方法不同,瓷器上留下的痕迹明显不同,如汝窑瓷因底部满釉支烧,留下细小的芝麻挣钉痕;定窑碗、碟因覆烧而芒口;叠烧的瓷器,则内底有支垫痕及刮釉涩圈。装烧方法留下的痕迹,是瓷器鉴定时不可忽略的佐证。 瓷釉的色也是由单一逐渐发展成多色的,如汝、官、哥釉出现的“鱼子”、“百圾碎”、“金丝铁线”;钧釉的 “蚯蚓走泥”。 瓷釉产生的窑变如钧窑的玫瑰斑、黑釉出现的“曜变”、“兔毫”、“油滴”等,鉴定时则须了解其成因,观察其特点。 瓷彩主要为釉上釉下两种。釉上彩,如三彩、五彩、珐琅彩、粉彩;釉下彩如褐彩、青花、釉里红。斗彩为釉上下彩的结合。要掌握彩的出现和演变,了解不同时代的特点。以青花为例,因钴料产地不同,青花呈色出现差异,元代到明初永乐、宣德间,主要用进口钴料“苏泥勃青”,青花呈色靛蓝,出现的铁锈斑痕和晕散现象,后世最难仿学。明成化时用乐平陂塘青料,青花颜色淡雅柔和。正德时用瑞州石子青料,青花蓝中泛灰。嘉靖万历年间,将瑞州石子青与云南回青料配合使用,青花呈色深浓,蓝中泛紫。清康熙时,使用淘炼极为纯净的云南珠明料,青花纯蓝幽菁,能分出许多浓淡色阶,被誉为“青花五彩”。了解釉彩出现的时间和发展变化以及其物理化学机理,是鉴定工作不可少的内容。 明以前瓷器,极少数有铭记与款识。明以后出现常见的纪年款、家堂款、吉语佳言款等款识,书款位置多在器底或器口沿。明代纪年款有“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的特点。鉴定瓷器,铭纪与款识是重要的依凭,明清瓷更是如此。
    已有 3 个回答
  • 真品白瓷轻盈精致,手感好,轻重适宜,很舒服。新瓷由于加工时间短,密度不够,轻飘飘的。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作假者加厚某个部位,如加厚底部,增加重量,这就使造型笨拙,缺乏真品的秀美感觉。
    已有 3 个回答
  • 唐代的定窑白瓷具有与邢窑白瓷相似的特征,器形有碗、盘、托盘、注壶、盆 、三足炉和玩具等。造型与五代时期的作品相比,器沿均具有厚唇,丰肩,平底,底加圆饼状实足,有的为玉璧底。唐代定窑白瓷大多与当时邢窑白瓷相似,胎骨断面较细,胎色洁白,另有一类胎骨比较厚实,断面比较粗,但烧结较好。施釉一般用蘸釉法,器外壁的腹下至底部都不施釉。釉的质地随器物的不同而异。施在胎体较厚重器物上的釉比较粗,釉面凝厚,釉色一般是白里泛青,釉水凝聚处多呈青绿色,釉面有开片。胎质细腻者,胎色洁白,则施白釉,釉质很细,表面釉光莹润。   时至北宋,定窑瓷器脱颖而出,虽仍以烧造白瓷为主,但另兼烧黑釉、绿釉、酱釉及白釉剔花器。刻花装饰方法被大量采用,按工艺细分,可列为刻花、划花和印花三种。北宋定窑的刻、划花技法与当时的其它窑口瓷器颇为不同,给人一种很“硬”的感觉,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可以打一个比方来形容,如用钢刀在松软的木料上刻花,受刀处周围的木料表面会随着刀具的刻压而下陷,此谓之“软”,而在坚硬的红木上刻花,受刀处周围的木料表面则不会下陷,使刻纹轮廓更为鲜明,此谓之“硬”。 装饰手法 刻划花的装饰手法流行于北宋,至金代则出现了印花的技法,定窑印花装饰看不出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有可能受定州缂丝的影响,制瓷匠师采用缂丝纹样粉本刻模,因此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从釉色来看,金代定窑的釉色与北宋时有所不同,不如北宋时滋润,而带有粉质感,亦显得较为稀薄,突出于器表的纹饰微露白色。
    已有 3 个回答
位业主已在问吧找到答案

已有4150名业主喜获装修礼券

error text

error text

我已阅读并接受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广告